“香港名校硕士毕业,回家带孩子?太可惜了吧!”
这是Tanmy最常听到的一句话。
拥有香港浸会大学传媒硕士学位,并兼具公关公司创始人及香港排名前三保险公司保险顾问的身份,其中任何一个头衔都足以让她在职场上“叱咤风云”。
然而,她却在事业最好的阶段选择放缓脚步,毅然决然将重心转向家庭。
这一选择也引发了关于女性职业发展、个人价值与家庭角色之间关系的讨论。
Tanmy的第一次“叛逆”:在公关江湖中砺就价值
Tanmy的第一次“叛逆”,是从反抗导师开始的。
“老师,我要去做公关。”此话一出,身为美联社编辑的导师立即皱起眉头:“你居然对一个报道真相的新闻从业者说,你要做公关?是想这学期成绩不合格吗!”
导师的反应在她的意料之中,毕竟在那个崇尚“笔锋之下、真相之上”的专业里,她的选择更像是一种“背叛”。
但她清楚地知道,自己热爱的不是被动记录,而是主动创造。而公关工作里的策略、创意和与人深度联结的部分,更让她着迷,这一次的“叛逆”,对她来说,不是背离理想,而是奔赴一个更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战场。

Tanmy的第二次“叛逆”:在信任关系中重构专业
如果说第一次的转行尚可理解,那第二次则让所有人大跌眼镜。
“你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硕士,居然去卖保险?”
在满是“港硕的尽头是卖保险”的戏谑中,她再次选择了一条不被看好的路。但这次的转型,源于她对职业本质的洞察:“无论哪个行业,走到最后都是与人建立信任。”
她销售的从来不是保险,而是专业的服务和值得托付的承诺。如果说公关教会了她沟通与创意,那么保险领域则让她在更广阔的天地里,实践着这些能力。
Tanmy的第三次“叛逆”:在多重角色间寻找平衡
真正引发争议的是,她在事业上升期,却选择了回归家庭。
Tanmy与她老公仅用一年的时间,便完成了从恋爱到结婚到怀孕的过程。
“三个月左右确定关系,六个月见家长,八个月结婚,然后再过两个月怀孕。”
她的人生像是开了“加速器”,从“职场精英”转换到“妈妈”这一身份,常常让她感到手足无措。
她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孕晚期,时不时的腰痛让她备受困扰,她尝试过塞枕头、买坐垫,甚至购入专门的护腰靠背,却始终无法解决这些问题。
于是她开始去网上搜舒服的椅子,在机缘巧合下她找到了西昊的人体工学椅。
她没有冲动下单,而是选择了去线下门店体验,在体验的过程中,西昊C300最能符合她的需求。
西昊C300的多米诺腰靠能很好地支撑她的腰部,带来舒适的坐感,除此之外,她惊喜地发现C300还是个‘喂奶神器’,可调节的扶手在无数个喂奶的夜里,成了她的‘救命稻草’。
成为母亲,是否意味着放弃事业?
这个问题,在每一个深夜喂奶的间隙,在每一次推着婴儿车穿过公园时,反复叩问着Tanmy,也叩问着千万与她相似境遇的女性。
Tanmy的答案,不是在“职场”或“家庭”的单选题里做取舍,而是向内探寻,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“锚点”。
“停止在别人的赛道上焦虑,停止无谓的自我怀疑。”她说,“当务之急,是向内扎根,专注地把手上的每一件事做好。”
她以一位全职妈妈朋友为例:“她在日常家务中磨练出的卓越收纳能力,本身就是宝贵的专业技能。”这种能力或许将来能开创事业,即便没有,为家庭营造的有序与和美,本身就是无可替代的价值。
而Tanmy自己,则活成了一个“时间管理大师”。孩子睡后的深夜,是她雷打不动的工作时间;带娃散步的间隙,是她用手机回复客户的碎片时间。
她不是退出职场,而是将职场融入了生活;她不是放弃事业,而是重新定义了事业的“成功”——一种将个人价值、家庭幸福与职业成长融合的、更立体的“成功”。
属于自己的“人体工学”
生活从没有标准答案,高知女性回归家庭,也未必是人才的沉没。
在Tanmy那里,它更像一次能力的迁移与价值的深耕。她把逻辑思维用于家庭理财,将项目管理用于育儿规划,让沟通智慧在亲子关系中延续——这何尝不是一种更深刻的实践?
无论是选择回归家庭,还是坚守职场,或是像Tanmy一样,在多重身份间寻找一种动态的平衡,其核心都不在于迎合外界的剧本,而在于构建内心的秩序。
重要的,是找到那个让自我感到踏实和从容的支点。正如她为自己选择的那把西昊C300,最珍贵的不是它拥有多少功能,而在于它恰到好处地支撑了她人生中那段最重要也最疲惫的时光,让她能以更舒适、更从容的姿态,去迎接每一个需要她的时刻。
真正的成功,或许就是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,为自己找到最安稳、最自在的姿势。